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元平体育馆
院办电话:0755-26535306
邮编:518060
友情链接: 深圳大学 / 本科招生网 / 研究生招生网 /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心
2024-10-02
2024年9月28至30日,由亚太身体活动学会(Asia-Pacific Society for Physical Activity, ASPA)主办,深圳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身体活动与身心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校友广场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身体活动与身心健康”这一主题,邀请了七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Verity Cleland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段艳平教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Jo Salmon教授、上海体育大学周成林教授、北京大学甘怡群教授、扬州大学颜军教授、深圳大学陈琦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研讨报告。河北体育学院马国义教授、苏州大学王国祥教授以及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军、院长刘建、副书记陈方明和副院长张得保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吸引了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德国、芬兰、韩国、印度、中国香港等,以及中国内地15个省市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体育学院刘建院长受校领导委托致开幕词,对所有出席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刘建院长强调,深圳大学将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交流,推动学术创新,共同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为增进社会福祉贡献力量。
刘建院长致开幕词
研讨会报告日上午的三场报告由香港浸会大学段艳平教授和深圳大学体育学院苏宁博士主持。备受关注的首场报告来自ASPA亚洲委员会主席、香港浸会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学系的段艳平教授。她以“Effects of innovative physical exercise modalitie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Hong Kong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高强度间歇运动及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多模态运动干预对于老年人抑郁患者的影响及机制。段教授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在改善老年人抑郁症状方面的宝贵数据,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香港浸会大学段艳平教授的学术报告
上午的第二场报告由ASPA执行委员会委员,现任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孟席斯医学研究所的Verity Cleland教授带来。她以“Using citizen sci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walkability in rural communities”为主题,介绍了将地理空间制图与公民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创新研究。该研究旨在帮助社区利用研究结果推动改善社区环境,使其更加适宜步行和运动。Cleland教授的分享,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也展现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Verity Cleland教授的学术报告
上午的第三场报告,由ASPA主席,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身体活动与营养研究所主任Jo Salmon教授带来。她以“The 16-year journey from RCT, to effectiveness and implementation at scale and beyond: Transform-Us whole-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为主题,分享了该项目的研发及推广历程,并深入探讨了项目在16年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Jo Salmon教授的学术报告
下午的四场报告由河北体育学院马国义教授和深圳大学体育学院梁崴博士主持。首场报告来自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科学术带头人周成林教授。他以“有氧运动对锻炼习惯群体情绪调节的认知加工特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有氧运动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运动习惯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以及有氧运动对运动习惯群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促进作用。周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揭示了有氧运动在情绪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宝贵思路。
上海体育大学周成林教授的学术报告
下午第二场报告聚焦学术论文写作,由发表过200余篇研究论文的资深学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甘怡群教授带来。她以“从作者、审稿人、编辑的角度看期刊论文写作”为主题,从作者、审稿人、编辑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了如何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如何提升论文的创新性、加强研究设计的证据强度,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投稿、审稿和回复审稿意见,分析拒稿常见原因。此外,甘教授还分享了《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等顶尖学术期刊的投稿经验,并探讨了预注册、数据和实验材料共享等开放科学的实践。甘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高水平论文写作和投稿的宝贵建议,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大学甘怡群教授的学术报告
下午第三场报告由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运动干预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优势学科体育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颜军教授带来。他以“身体锻炼应对心理社会应激的研究”为主题,详细阐述了身体锻炼作为应对心理社会压力的有效手段的研究现状、重点内容、应对机制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颜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身体锻炼在应对心理社会应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扬州大学颜军教授的学术报告
下午的最后一场报告由深圳大学心理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琦教授带来。他以“人类认知的计算建模研究: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为主题,从认知心理学家的视角,深入探讨了计算建模在理解人类复杂思维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陈教授介绍了强化学习、深度学习和贝叶斯模型等建模框架在人类适应性行为、决策以及无意识视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并阐释了其背后的神经机制。陈教授的报告展现了计算建模在辅助心理学理论探索、揭示人类认知规律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开拓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深圳大学陈琦教授的学术报告
最后,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军致闭幕词。李书记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为会议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推动学院在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方面再上新台阶。未来,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至此,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深圳大学体育学院李智军书记致闭幕词
融媒文稿:高新松、曹澄宇
责编:苏宁、梁崴
审校:左逸帆
审定发布:李智军、刘建、陆海林
深圳大学体育学院 学科与科研办公室、实验与实践教学办公室
2024年10月02日
融媒文稿|高新松、曹澄宇
融媒拍摄 | 刘慧 朱楚填
责编|苏宁、梁崴
审校|陆海林、左逸帆
审定发布|刘建